銅馬獨有的藝術
在雕塑中有很多的分類,其中動物雕塑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分支,動物雕塑可選取的素材也非常的多,可以是天上飛的,可以是地上走的,還可以是水中游的,都可以以動物雕塑的形式展現(xiàn)在人們面前。
從古至今,人們對于馬都有一種深厚的情感。一馬當前,千軍萬馬,龍馬精神等等,這是人們對馬在文學上的情感體現(xiàn),而這種厚重的感情不僅局限于文學上,在藝術領域,特別是雕塑這塊也奪得了一席之位。
在古人心中,馬不僅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動物,它俊朗的模樣與挺拔的身姿更是讓人不免將其與卓爾不凡的君子聯(lián)想在一起。因此,在中國古代的動物雕塑中,銅馬的數(shù)量遙遙領先,哪怕歷經(jīng)千百萬年,都絲毫沒有能夠撼動它的地位。所以,作為動物雕塑界的“常青樹”,人們對于馬的喜愛之情與地位之高可想而知。
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,馬被人為賦予的意義也一直都在隨之變化。在最早的時候,作為戰(zhàn)馬,它象征著一場戰(zhàn)爭的勝利,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石刻“昭陵六駿”,它們是李世民經(jīng)常乘騎的六匹戰(zhàn)馬,象征著唐太宗所經(jīng)歷的最主要六大戰(zhàn)役。
等到了馬褪下了它的鎧甲之后,成為了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。而在太平盛世之下,不再需要奔赴戰(zhàn)場的馬甚至成了貴族階層享樂的工具之一,正如《明皇雜錄》所記載,李隆基過生日時,“數(shù)十馬皆衣以錦繡,絡以金鐸。每樂作,奮手鼓尾,縱橫應節(jié)”。
關于馬雕塑的作品非常的多,例如秦始皇兵馬俑 、西漢霍去病墓前的馬踏匈奴 、東漢甘肅雷臺出土的馬踏飛燕等等。馬的雕塑成為了中國古代動物雕塑中的“佼佼者”,再加上馬匹的引進與人們與日俱增的喜愛,馬雕塑在藝術表現(xiàn)上的靈活多變更是促使其在中國雕塑史上都留下了濃重的筆墨。